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康德的名言
康德的名言
共收录295条的句子
简介: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 17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 (K?nigsberg,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一个马鞍匠家庭,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1740年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哲学,1745年毕业;从1746年起康德去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四年;1755年 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178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1797年辞去大学教职;1804年2月12日病逝。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科恩科学院和意大利托斯卡那科学院院士。康德终生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以至于当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经过时来对表。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不过康德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十分健谈,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康德的一生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1781年)、(1788年)和(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在1795年他还出版过《论永久和平》一书,提出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构想。康德晚年已经以一名出色的哲学家闻名于世,他去世后,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 01.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 康德
  • 02.
    自律即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 康德
  • 03.
    既然我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防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 康德
  • 04.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
    —— 康德
  • 05.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 康德
  • 06.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 康德
  • 07.
    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 康德
  • 08.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 康德
  • 09.
    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
    —— 康德
  • 10.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 康德
  • 11.
    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 康德
  • 12.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Real freedom does not mean that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rather you can reject what you do not want to do.
    —— 康德
  • 13.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 14.
    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 康德
  • 15.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Since I have already embarked on this path, then, nothing should prevent me to go down this road.
    —— 康德
  • 16.
    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 康德
  • 17.
    “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而是不想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
    —— 康德
  • 18.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 康德
  • 19.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 康德
  • 20.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 康德
  • 21.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 康德
  • 22.
    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 康德
  • 23.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 康德
  • 24.
    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 25.
    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 康德
  • 26.
    生得伟大者,笑对无常。
    —— 康德
  • 27.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 康德
  • 28.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 康德
  • 29.
    彼岸存在但不可知,所以彼岸无从知晓
    —— 康德《此岸・彼岸》
  • 30.
    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 康德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TA的其他作品

《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德语: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781年,并于1787年再版的该书,常被称做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时做了较大的修改。学术界 对这两个版本的重视几乎是同等的。在出单行本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第二版为基准,将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以注释或附录的方式标出。这部译文沿袭了上述通行做法。也就是说,根据1968年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的“Akademie-Textausgabe”翻译,以第二版为基准,凡是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文字较少者均以脚注的方式标出,文字较多者则附于合适的地方。当然,康德对第一版的一些纯然行文风格的改动,因不涉及汉译内容,就不一一标出了。 翻译难,翻译康德难,翻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更难。难不仅在于康德的著作本身,不仅在于康德的语言和思想,更在于康德的这部著作为国人所熟悉的程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汉译版本,在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这些版本的成功译法。对所有这些先行者已作出的贡献,译者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敬意,更因吸取了这些先行者的研究成果而特致谢意。译者力求能够在康德的翻译和理解方面有所创新,对一些术语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自知学养有限,“众口难调”,谨欢迎学界和读者提出批评。 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于1781年首次出版。它是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1788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和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在康德看来,纯粹经验基于经验带给人类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是基于经验,而是“先验”,它假设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上帝和道德。因此,康德试图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古希腊哲学曾被划分为三个学科: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这种划分完全适合主题的本性,人们对此能够加以改进的也许只是对这种划分原则的补充,以便确保这种划分的彻底性,同时正确地界定其必要的细分。 本书从普通知识进展到它的最高原则的决定性,然后综合地从对这一原则及其来源的考察返回到原则所适用的普通知识那里去。本书共分三章。分别介绍了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从大众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以及从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对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性考察。
《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

《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

《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与《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底形上学》二书同为他最主要的伦理学著作。他为了确定道德底本质,在此书中开创一门「道德底形上学」。他一方面对一般人底道德意识作深入的反省分析,发现其最高原则为「自律」。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一套独特的论证策略,以证成道德法则。在西方伦理学底发展中,此书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因为他藉著开创自律伦理学,而扭转了整个西方伦理学底思考方向。这种思考方式底突破对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被西方学者誉为「伦理学中的哥白尼革命」。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