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余世存的诗词
余世存的诗词
共收录40条的句子
简介: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著有《非常道》、《非常道II》、《中国男》、《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等作品。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等,主编有《东方圣典》等。
  • 01.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02.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并非焦虑时光;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到八九月自有答案。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03.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04.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太阳出来时较之冬天的太阳不太一样了,此时阳气充足,吹面不寒,阴冷之态消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如此,大陆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05.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06.
    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
    —— 余世存
  • 07.
    老子|闲散地生活,才能收获 孔子|把学习跟人生相结合,学习是人生至上的价值 庄子|人生之中总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 墨子|做一个普通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易经》|读《易经》,是对我们自身感觉心智的锻炼 《礼记》| 人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宝藏;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 余世存
  • 08.
    在农民这个职业上,中国(包括东亚)农民做到了极致。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09.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余世存
    —— 余世存
  • 10.
    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也给你不爱的人以自由。
    —— 余世存《人间世》
  • 11.
    绝对孤独中的创造生活跟聚光灯下的热闹游戏,是不兼容的两个世界。
    —— 余世存
  • 12.
    时间有得时、顺时、逆时、失时之别。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13.
    时空并非均匀。一旦时分两仪四象,如春夏秋冬,我们必然知道自己在春天生发、走出户外,在冬天宅藏,在秋天收敛,在夏天成长。尽管圣贤对时间有着平等心,在“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能以等身布施,但朝乾夕惕仍有分别。王阳明甚至发现了时间与世界的关联:“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14.
    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15.
    清除自身的卑劣,并消化周围朋友的戾气,几乎是检验当代人人格和学识的试金石。
    —— 余世存《人间世》
  • 16.
    我们今天褒贬前贤多是着眼于他们的言行,很少从他们的生存状态出发了解其言行背景,事实上知人论世会使我们更能理解前人也能理解自身。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 17.
    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中国古人把“历史”叫作“春秋”,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18.
    我们从生计的角度看鲁迅,或者更能理解鲁迅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他跟我们一样,为生计所苦,承受了一个现代中国国民的生之甘苦。也只有如此,从当时到现在,他丰沛的文字才感动了一代代在中国生活中挣扎并收获的心灵。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 19.
    钱穆对鲁迅的评论值得三思:“鲁迅说尽了旧社会的中国,然而他何以如此忧心忡忡?他的目的不是中国的毁灭,而是为求中国的再起。鲁迅全面否定儒教,他不知道他所有的关怀,是一个新儒家的再现,他只是没有意识到他是一个新儒家。”在钱穆那里,当年西化的鲁迅、胡适是新儒家,我们由此可以理解,传统的儒道互补、内佛外儒,跟人类文化的大小传统统一在个体成员那里是一个道理。百年来中国大陆声势澎湃的西化运动,在明智者眼里只是尚未完成的“新儒家”。我们由此可以理解,无论中国文化如何趋新趋时,传统的儒、释、道仍能够借身还魂,仍有强大的力量显明其本质。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 20.
    立春:天下雷行而育万物 立春是我们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从天文学上说,这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的时空。从一个太阳年历法的角度看,似乎应该把冬至即太阳到达南回归线的时间当作最后一个节气,此后的节气即小寒则为第一个节气。从太阴年历法的角度看,立春作为节气之首也是无可无不可的,虽然立春多在朔日前后。而从农历年的角度,立春并不是新年的开始,真正的新年开始就是大年初一。但中国人这样确定了历法,跟中国人对天地人演进的观察思考之细密有关。
    —— 余世存《时间之书》
  • 21.
    对我们中国大陆来说,儒、释、道、耶、回等等都会成为有效的思想源泉,它们如何融合另当别论,但如果融合的外耶内佛表现在一个中国人身上,那绝非“混搭”,而是有意义的立心立命。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 22.
    鲁迅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的病使他尝尽世态炎凉。他在名篇《呐喊自序》中写道:“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直到晚年,鲁迅还回顾说:“契诃夫的想发财,是那时俄国的资本主义已发展了,而这时候,我正在封建社会里做少爷。看不起钱,也是那时的所谓‘读书人家子弟’的通性。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其实是‘破落户子弟’,不过我很感谢我父亲的穷下来(他不会赚钱),使我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 23.
    不少人问我,这些纪传、评传写了什么?回到我身上,二十年来,或者说最近十年,我完成了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从激昂走向从容,有人说是从鲁迅走向了胡适,从愤青走向了文化主义,从西化走向了综合……我相信这些转变是真实的,但没有变的仍是理想、历史的善和正义。我相信我的文字一直都在吁请世道人心的创造和安顿,一直都在捍卫人类的正义和认同;当然,更为关键的,我在文字中交代了自己二十年来,我都不像个“说书人”,我都不是没话找话的人,不是以写作刷存在感的人。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 24.
    网络、全球化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仍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以为身边几个人或某些媒体构成的“中国社会”即是我们人生的舞台和视野,那我们也太侮辱华人和人类的知识演进了。在更宽广的世界人文视野面前,眼前的热闹和人物既非真相,也非终极。
    —— 余世存《人间世》
  • 25.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饮食男女中,女人的地位是柔顺的。要做爱不要作战,但暴力者经常乱性,在失意者的意识或强盗逻辑里,做爱就是作战。我们做爱,宣泄的是我们的仇恨、轻蔑、失意和下贱下流。以无知、暴力和数量取胜,来表达对女人、身体和人类的仇恨,是我们最常见的行为。
    —— 余世存《人间世》
  • 26.
    可以说,鲁迅的收入不算低。有人因此认为,“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 。人们对鲁迅的印象也是,他虽然朴素,但生活起来也是相当享受的:鲁迅爱逛琉璃厂、淘古物字画,爱吃馆子、摆酒席,前期在北京住四合院时就雇佣女工和车夫;后期在上海住大陆新村三层楼房,他和许广平、幼子海婴三人雇有两个女佣,晚年经常带全家乘出租车看电影、赴宴席……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 27.
    我们立身处世无时不面临着对话、交流,但我们往往只听得见想听见的话,对异己陌生者总是对立而忽视。我们的言行总是跟同类相互强化;而不能各自表述,寻找存在及发展之共识,从对立面吸收。在不疑处有疑、对异己者加持是一种文明理性。
    —— 余世存《人间世》
  • 28.
    如果我们考察自家历史上的先知,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这种自主,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多少神秘性,有的是理性的敬畏,而不是“理性的自负”。他们能够不占而卜,他们清楚一切需法自然天道,一切在于人事努力。善易者不卜,他们懂得变易的道理,牢牢地守住天理人情。可以说,他们是理性主义者,如果我们说他们是敬畏意义上的科学主义者,也能够成立。传说中比较早的预言家是大禹,三皇五帝时代的终结者。
    —— 余世存《先知中国》
  • 29.
    应是鸿蒙借君手,安身立命各不同。
    —— 余世存
  • 30.
    由此可知,梁启超有经济头脑,有政治抱负,却少了政治魄力和政治能力。好在他的财经思想今天已是国人的常识。他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是说不尽的。具体到经济领域,我们可以说,他仍给今天的文化人树立了榜样,那就是知识人不必讳言利益,也应该参与经济实践。
    —— 余世存《安身与立命》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TA的其他作品

《先知中国》

《先知中国》

巨变来临,我们如何自处 许倬云倾情作序,吴敬琏、窦文涛、胡赳赳联合推荐 烛照过往,鉴知未来 先知,洞见每个时代的天下局 先知,引领每个时代的天下势 29个先知故事,3000年世道人心 十五年沉淀与遍寻,《非常道》作者余世存首次讲述中国先知传统 《先知中国》是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作者选其中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并对预言本身予以分析,说明一人、一国都有命运轨迹,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中国史实多被先知们预言过了。 本书填补了中国史叙事领域的空白,让读者领略先知预言后世的神奇能力,其关乎生死大事的预言对读者有警示意义: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
《时间之书》

《时间之书》

★著名学者余世存最新力作,首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 ★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 ★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4幅节气美图,著名设计师王志弘亲自操刀设计! 一部了解中国节气文化的入门书,一部可以按时阅读、读上一年,从而了解时间、空间及其于我们生命意义的作品。 【首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背景和时间,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本书以宏大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介绍了节气在天文、气候、农业、养生、历史、美学、哲学观念等方面的常识,对于每一节气、物候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 【解读中国人的时间哲学。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等有关,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认知有关。作者将节气的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的关系作了说明,让当代人认识到,二十四节气的古典时间在我们身上依然发挥着作用。 【引领当代人重温古典时光,亲近天地万物。二十四节气既是生存方式,也是生活方式。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 【文人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4幅节气美图。每个节气篇章都配有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让读者直观感受节气之美。 【著名设计师王志弘亲自操刀,赋予本书一种现代美感,切合了《时间之书》将古典时光呈现给当下的初衷。 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时间和背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有关节气的介绍往往仅止于天文、农业、养生等专业常识,本书依托作者的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在日历变易之际,有我们生存的规律和律令。每个节气都配有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
《安身与立命》

《安身与立命》

【余世存立人三部曲】 100个时代人物的命运转折 200年近代中国的风雨苍黄 余世存二十年磨一剑,纪传百位民国人物 ◆著名学者余世存二十余年历史人物写作全面呈现。 “立人三部曲”包括《盗火与革命》《安身与立命》《世道与人心》,是余世存二十余年来近代人物写作的完整呈现,《非常道》之后重磅作品。 ◆近现代中国的纪传体叙述。 书中传主百名,涉及人物数百位,跨越历史近两百年,组成了近现代中国的纪传体叙述。而本书可以说是细节丰富而立体的近代政治史。 ◆看乱世如何激发蓬勃的生命力。 在混乱又自由的年代,平时卑微平庸的生活在自由和风险中,激发出人性的光芒,命运也回报人生壮丽优美的风景。 ◆重新打捞和认识被误解、被忽视的人们。 写作对象从清末民初以来的历史推手和弄潮儿,转向边缘的“怪力乱神”和被误解、被忽视的人们,带领读者以全新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余世存“立人三部曲”包括《盗火与革命》《安身与立命》《世道与人心》,是余世存二十余年来近代人物写作的完整呈现,组成了近现代中国的纪传体叙述。书中传主百名,涉及人物数百位,跨越历史近两百年,几乎囊括了近代中国所有的重要人物。写作对象从清末民初以来的历史推手和弄潮儿,转向边缘的“怪力乱神”和被误解、被忽视的人们,作者坚信在这个时代,前人的人生能够为我们提供人格的坐标和导航。 《安身与立命》侧重从经济、生存的角度写人物。第一章选取了一组企业家,他们或致力于个人财富的积累,或致力于经世济民,价值取向的差异背后,也有着智慧、勇敢和耐苦的共同特质。他们的人生展现了企业家精神在近代中国的萌芽与展开。第二章从个人经济生活的角度描写了一组政治家与文化名家,谋国不成、谋家有成的康有为,“跑着去领工资”的鲁迅,体制外辛苦谋生的郁达夫,都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接近了历史人物。第三章的传主是一群“非主流”,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后人足够的重视,作者却从他们身上发现了“小传统”的生活哲学。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