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冷记忆4》
共收录12条的句子
简介:《冷记忆4》让·波德里亚被誉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具有煽动性的作家。他被认为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孤独的神枪突击手,他也被称为是关于诱惑或关于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哲学家。在《美国》和《冷记忆1》之后,《冷记忆4》是超现实领域里一个个人系列纪录里的第四部,异质、非凡,具有才气逼人的原创性。 让?波德里亚最后二十年的著作并不重视作为批判主体的立场,而是如他所说,走到了客体立场。在这第四本碎片式与速写式思考的结集中,波德里亚的姿态并不是一个干涉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批判主体对世界进行分析,而仅仅是一个参与性的观察者——客体中的一个客体,这是一种内在的放逐,以如此热烈的坚持观察着世界自身,并且用自己的敏锐来弥补着我们关于现实主义与意义的普遍匮乏。

  • 01.
    人类种群的天赋就在于在享乐中增加了内疚,这是为了增加享乐。通过苦难的景观增加了财富,通过同情增加了苦难,通过愤恨增加了情感。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2.
    写作是平庸的 旅行又太普通 说话是猥亵的 思考又太容易 而做爱已经成为过去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3.
    撞玻璃撞到筋疲力尽的苍蝇,他懂得了什么?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能提供一个与自然本能相似的障碍物,一个透明的障碍物,就那种将我们与他人分开的透明的虚无而言,我们并不知道多少东西,就像那只苍蝇,它对玻璃表面那个无法逾越的障碍物也知之甚少。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4.
    有目的的东西才能够有结束,因为目的地一旦到达,剩下的只能是消失了。人类种群之所以幸存下来,就是因为它没有最终的目的地,那些想给人类提供一个目的地的人们,他们通常只能加快人类的毁灭,也许是出于幸存的本能,集体与个体渐渐放弃了任何确定的目的地,放弃了意义、理性和启蒙思想,仅仅留下了野性的直觉,即对不确定境况的野性直觉。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5.
    太多的信息扼杀了信息――太多的意义扼杀了意义,等等。但是太多的错误似乎并不扼杀错误。错误可能是唯一一个能躲避物理法则指数现象――与永恒运动现象相等的一个奇迹。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6.
    炎热是一间黑色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身体享用着其细胞的轻度垂死状态。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7.
    于是这两人在一起,既幸福又很不幸,当其中一人变得更糟糕时,另一个就自动地变得更好。这个天平可以永无止境地互相平衡。在这完美的一对中,一人身上消失的东西会在另一人身上重现。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8.
    唯一神奇的时刻就是第一次接触的时刻,那时物体还没有发觉到我们已经在那里,那时它们还没有按照分析的顺序进行排序。对语言来说也是一样,那时它还没有时间进行指意。或者对于沙漠也一样,那时它的安静还未被打破,并且我们的不在场还没有被消除……但是这一刻,这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只有不在那里才能看到它,也许只有幽灵才能拥有这份非凡的享受。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09.
    消失并不是死亡,消失的忧伤并不是丧礼的忧伤。于是,缅怀(saudade)表达的不是对于死者的哀悼,而是对于消失者的怀念,抱着复活的一线希望。在获知她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后,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上疯狂的母亲们所乞求的就是他们死亡的证据,以便摆脱由他们的消失引起的焦虑。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10.
    没有另外的世界。我们就在世界中。这个世界就是另外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不会结束。不会有其他方式的结束。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11.
    这儿的白天从黄昏开始,伴随着太平洋上的海雾,它营造出一种模模糊糊的新石器时代的气氛。接着人类以慢跑者的形式出现,沿着海滩跑着,在其史前动物的角色中表现得完美无缺。然后海雾渐渐升起,让第一批游泳池和霓虹灯闪烁起海蓝绿或青绿色光芒。随后一道七彩光,在这个季节总是有些朦朦胧胧,见这个麻木的世界沉浸在它的便利中,这个世界如同千千万万梦游的汽车那样流动自如,日以继夜地你追我赶。最后,在黄昏的黎明后,一切都结束在落日那耀眼的曙光中,最终摆脱了任何的海雾,如果结束了一次火山灰的爆发。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 12.
    真正的"break of the age",就是当事情变得非常明确时,即与某种"重新开始"(Kierkegaard)的生命幻觉相反,特别是重新开始爱情关系,因为第二次相遇可能是爱情关系的理想结局----当事情变得明确时,即这种崇高的重复最终将不会发生时。没有重新召唤,没有回归,没有第二次存在。于是一切突然变成致死的东西。
    —— 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又译吉恩・布希亚、让・鲍德里亚等。法国哲学家,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他在对于"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被叫做"后现代"的年代,让・鲍德里亚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作为最先进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一直被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1929年出生于法国兰姆斯,1966年至1987年任法国南特尔大学社会学教授,后现代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物体系》、《消费社会》、《生产之镜》、《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与仿真》、《冷记忆》等。 波德里亚生长于法国传统家庭,祖父是农民,父母是公务员。他是家族中上大学的第一人,在巴黎获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 1966年,波德里亚在巴黎第十大学(楠泰尔学院)获得了一份教席,但两年后学生运动爆发。这时,他开始与激进的《乌托邦》杂志发生联系,但在政治立场上,却在激进马克思主义与环境决定论之间采取了折衷态度,与当时知识分子的主流姿态产生了偏离。 波德里亚曾回顾道:“在20世纪60年代我进入大学,但那是一条迂回进入的路。总之,就正常的职业生涯来说,我总是没有命中目标,其中包括我从来没有升到教授”,然而,“这就是我所要的。这是我自己的游戏,我想说,我要的是某种程度的自由。”由此,足见他在体制内来“反体制”的革命态度,尽管他曾千方百计地要挤进学术体制之中,而且始终生活在其中,并在这个“学术共同体”中得到了基本的认同。 1986年,在被授予了博士头衔后,波德里亚辞去了大学教职,开始专心从事写作和摄影创作。20世纪90年代末期,波德里亚竟然又因摄影而赢得赞誉,并在法国、英国、意大利举办了摄影展,从而呈现出与一般的社会思想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