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君子之道》
共收录31条的句子
作者:余秋雨
简介:《君子之道》是余秋雨所著随笔类书籍,站在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格的角度来阐述“君子之道”。 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余秋雨进而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其中。了解君子之道,是在追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人格世界的底蕴。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只要君子未死,人格未溃,中国文化就不会沦丧。 本书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述了君子之道的精髓所在。从童年的小人书摊到李清照,从伪君子到造谣者,从“诈捐门”到与舆论的恩怨情仇,余秋雨阐述君子之道的主要轮廓,寻找其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君子之道的轮廓,缕析儒、道两家在君子之道上的九项要点和四大难题,同时探讨君子如何处理与世间、名誉、伪君子、自由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了作者余秋雨面对人生问题从佛学中得到的修行感悟,得益于三个“无”,精进于三个“少”,以自如、自在、自由之心化解难题;第三部分为当代中国愿意做君子的年轻人,提供更充分的国际视角,在故事中介绍国外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和终极关怀,互为观照,互相滋养;第四部分汇集了作者的几十篇短文,着眼于君子人格的构建,呼应全书主旨。

  • 01.
    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2.
    我们一生所做的比较像样的大事,连父母也未必能够理解。父母生育了我们却理解不了我们,这便是进化。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3.
    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智商有过高的判断。大愚若智,大智若愚。世上真正的高人单纯的像个婴儿。天道无欺,大成无伪,自古以来一切巨匠胜业都直白坦然。 人生不易又至易。只要洗涤诈念,鄙弃谋术,填平阴沟,拆去暗道,明亮苍穹下的诚实岁月,才是一种无邪的享受。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4.
    清淡交友,在具体表现是什么样的呢?未必经常相聚,未必海誓山盟,未必成群结队,未必书函频频。但偶尔一见,却满眼亲切,纵挥手而别,亦衣带留痕。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5.
    这就像一个人,如果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那么,不管做什么事,对人对己都会是隔阂重重。因此,古希腊神庙墙壁上刻的那句哲言,永远让人惊悚:“人啊,认识你自己!”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6.
    2. 把民众比之为草并非贬损。草,这种依附大地的广泛存在,一但生根就难于挪移,一切动静、荣枯,只能依凭外在力量。风,就是让草进入动态的外在力量。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7.
    谗夫处处都有,唯独在中国,特别神通广大;诽谤处处都有,唯独在中国,足以排山倒海;冤屈处处都有,唯独在中国,伤及精神主脉。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8.
    一九九七年,人类向外太空发射了一个特殊的飞行物“旅行者一号”,向外星人送去了一系列自我介绍。介绍中国的,便是古琴曲《高山流水》。 我读到这条新闻时心中一怔,半日无言。这就是说,我们把尚未谋面的外星人,也当做了“可能的钟子期”。只是希望,在茫茫宇宙间,有人懂我们。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09.
    “成人之美”和“与人为善”,都具有明显的“给予”主动,都体现为一种带有大丈夫气质的积极行为。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0.
    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复兴中华文化,也就是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1.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荀子•富国第十》 古往今来,更能消解“德”的,是“力”。 西方近代社会,主要着眼于力。 他们所说的“成功”和“赢”也就是荀子所警惕的“力”。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2.
    第一,正在苦恼的名誉,大多无足轻重。 第二,真正重大的名誉,自己无能为力。 第三,一旦名誉受诬,基本不要在意。 第四,更高一层修炼,排除“名执”“我执”。 第五,面对他人受诬,应该仗义执言。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3.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从野蛮的丛林走向文明的平原,最大的变化时懂得了抬头仰望。一是仰望天地神明,二是仰望人间英杰。人们为第一种仰望建立了图腾,为第二种仰望建立了名誉。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4.
    天下害人的人,都有自己的直接理由,例如,争权、谋财、嫉妒、报复、逞强、发泄。突然有一个人,把害人的直接理由变成了间接理由,说是为了捍卫道义,那就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此人是伪君子。如果进一步,发现被害人没有反驳的机会,或者已经被此人制造的势头剥夺了反驳的可能,那么,三分之一的可能就上升到了三分之二。如果再进一步, 发现此人在刻意把自己打扮成“英勇斗士”、“社会良心”,那么,所有的“可能”也就立即转化为“肯定”,也就是说,此人肯定是伪君子。 这是因为,不管怎么闹腾,都掩盖不了一个最根本的原理:天下一切道义的最终本质,是普及善良,克己利人,减少伤害。号称捍卫道义的人均然违背了道义的所有本质,伪不伪?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5.
    你一定要走吗,失望的旅人? 你说,这里锐眼太多,亢奋太多,夜话太多,怪笑太多,让你浑身感到不安全。 你说,你要找一个夜风静静,鼾声轻轻,表情土拙,善意弥漫的所在。 我说,别急,留一阵子吧。留下看看,看夜风能否吹熄夜话,土拙能否磨钝锐眼,鼾声能否盖过怪笑,善意能否控制亢奋? 我说,也许能。 你说,也许能,但自己已经没有这般时间和耐心。 没有马,但你的披风飘起来了,你走得很快。 直到你走得很远,我还在低声嘀咕:你一定要走吗,失望的旅人? 你说,已经等了很久,等不到善意了。你不愿意诅咒,不愿意咆哮,不愿意随俗,只想消失。 其实,我也多次想过消失。消失是容易的,也是必然的。 像城头飘过的歌,像树上栖存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6.
    仁是软性之德,义是硬性之德。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7.
    文化思考的最高等级,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对于愈是庞大、愈是复杂的对象,愈要做减法。 我曾做过很多实验,努力找出一个宏伟机体的最关键“命穴”,用一个字来概括。例如,对于历史悠久、支派繁多的“君子之道”,若要层层剥除剩一个字,我认为那个字是“德”。 那么,对于整个中华文化,且把它的千般优势暂时搁下,光说它的种种弊病,而且也必须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字是什么呢? 这个字是:假。 是的,这是中国文化千年未消的一个病穴:假。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8.
    你身上还剩几分“姑娘”?已滋长多少“国王”?每个人天天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比例衡定。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19.
    因尊严,万事万物才默然自主,悄然而立;因自立琳琅世界才有迹可循,有序可寻。 没有尊严,世间便是一个烂泥塘。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0.
    理解并没有那么重要。 何必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代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东家的柳树矮一点,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并没有独占风水的企图。 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刻理解,那就不是新事。 出一个高招,大家又立刻理解,那也不是高招。 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 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1.
    那么,我可以公布旅行的秘密了: 让孤独者获得辽阔的空间,让忧郁者知道无限的道路。让年轻人向世间作一次艰辛的报到,让老年人向大地作一次隆重的告别。让文化在脚步间交融,让对峙在互访间和解。让深山美景不再独自迟暮,让书斋玄思不再自欺欺人。让荒草断碑再度激活文明,让古庙梵钟重新启迪凡心...... 那么,走吧。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2.
    君子,是选择的结果。小人,是儒家故意设定的错误答案。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3.
    用一系列的否定,来完成一种肯定,这种理论技巧,也可称之为“边缘裁切法”,或曰“划界确认法”,这种方法,在逻辑学上,是通过确认外延,来包围内涵。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4.
    高谊无声,越无声,越入心。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5.
    善和爱是历史的结果。.... 善和爱是一场代代相传而又艰苦卓绝的接力赛,只是为了把人类拉出无边的黑暗。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6.
    蔑视是一把无声的扫帚使大地干净了许多。 让我们在学会尊重的同时,也学会蔑视。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7.
    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是仁慈的天性,这远比聪明重要。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8.
    超常浓烈的友情,具有一种“不可承受之重”。不可承受却又承受了,按照物理规律和心理规律,必然会产生一种很大的不平衡,让人无法站稳。 面对这种不平衡,就像面对一笔无法偿还的债务,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以服从来抵偿,而是以变脸来抵赖。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29.
    被伤害的君子更难自辩,因为颠覆名声的第一步,总是会破坏被颠覆者的基本信誉。既然基本信誉已被怀疑,自辩当然无效。“时至今日还在说谎!”这是一般民众对自辩者的“舆论”。
    —— 余秋雨《君子之道》
  • 30.
    天下真正的大名誉如高山大川、丽日惠风、隐现之间不会惹人苦恼。惹人苦恼的,无非是四周的低语、躲闪的眼神、时下的忌讳、如风的传闻・・・・・・但这一切,全是嗡嗡如蚊、嘤嘤如蝇,来也无踪,去也无影。为它们而难过,枉为一个挺立的人。等着吧,不必很久,你就会为昨夜的叹息后悔,为今晨的眼泪羞愧。
    —— 余秋雨《君子之道》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余秋雨多次出席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担任现场点评。专业从事散文、艺术评论的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