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完美的罪行》
共收录3条的句子
简介:现代性从西方到东方,从近代到当代,它是一全“家族相似的”开放概念,它是现代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层面的矛盾得冲突的焦点。在世纪之交,面对沧桑的历史和未能定的将来,思考现代性,不仅是思考现在,也是思考历史,思考未来。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透视了后现代社会虚拟取代现实的严峻境况。符号与现实的关系日益疏远,模拟物取代了真实物,拟像比真实的事物更加真实。在这样的境况中,人与现实的关系变得值得怀疑了,虚拟的社会现实变成一种“完美的罪行”,值得警醒。

  • 01.
    完美的犯罪不等于没有痕迹的犯罪。而是一种不可能进行现场复原的犯罪,因为他没有动机,而且说到底也没有作案主体。自然灾害和不少历史事件都是一些完美的犯罪,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完美的犯罪,没有动机没有凶手,得益和抵罪补偿都是不确定的。
    —— 让・波德里亚《完美的罪行》
  • 02.
    比幸福更强的是幻觉,比性欲和幸福更强的是对幻觉的激情
    —— 让・波德里亚《完美的罪行》
  • 03.
    影像不再能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不再能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其虚拟的实在。
    —— 让・波德里亚《完美的罪行》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又译吉恩・布希亚、让・鲍德里亚等。法国哲学家,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他在对于"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被叫做"后现代"的年代,让・鲍德里亚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作为最先进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一直被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1929年出生于法国兰姆斯,1966年至1987年任法国南特尔大学社会学教授,后现代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物体系》、《消费社会》、《生产之镜》、《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象征交换与死亡》、《拟像与仿真》、《冷记忆》等。 波德里亚生长于法国传统家庭,祖父是农民,父母是公务员。他是家族中上大学的第一人,在巴黎获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 1966年,波德里亚在巴黎第十大学(楠泰尔学院)获得了一份教席,但两年后学生运动爆发。这时,他开始与激进的《乌托邦》杂志发生联系,但在政治立场上,却在激进马克思主义与环境决定论之间采取了折衷态度,与当时知识分子的主流姿态产生了偏离。 波德里亚曾回顾道:“在20世纪60年代我进入大学,但那是一条迂回进入的路。总之,就正常的职业生涯来说,我总是没有命中目标,其中包括我从来没有升到教授”,然而,“这就是我所要的。这是我自己的游戏,我想说,我要的是某种程度的自由。”由此,足见他在体制内来“反体制”的革命态度,尽管他曾千方百计地要挤进学术体制之中,而且始终生活在其中,并在这个“学术共同体”中得到了基本的认同。 1986年,在被授予了博士头衔后,波德里亚辞去了大学教职,开始专心从事写作和摄影创作。20世纪90年代末期,波德里亚竟然又因摄影而赢得赞誉,并在法国、英国、意大利举办了摄影展,从而呈现出与一般的社会思想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