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上海法租界史》
共收录8条的句子
作者:梅朋
简介:自1840年代以后,中国五口通商,上海开始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前沿之地,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从此上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现象广为中外史家所关注,其中上海法租界从1849年形成到1943年被撤销的近百年历史,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法国人梅朋和傅立德合著的《上海法租界史》,运用法国领事馆、公董局、法国外交部的往来文书、信件以及档案资料,详尽地叙述了法租界的形成和发展,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法租界与外界冲突、争端和交融的过程,是一部讲述法租界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 1983年,该书曾经翻译出版过中文本,译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倪静兰教授,如今已过世。 中文本问世后,曾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和好评,但囿于时代的认识,在中文本出版过程中,摒弃了原著中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资料很珍贵,今天看来,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尽管如此,该书仍不失其珍贵的阅读价值。 中译本问世已24年,如今读者难寻踪影,但觅求者纷纷。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本社在征得原译者家人同意后,将中译本重新出版,以飨读者。

  • 01.
    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北华捷报》由英国侨民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8月30日创刊于上海花园弄(今南京东路江西中路以东路段),是上海境内第一份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初为每周六出版,每星期对开一张,共四页。当时在华的英国侨民称广东为南华,称长江流域及以北为北华。最初为周报,内容有英国快讯、上海英侨动态、中外商务情报、广告及船期公告等。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 02.
    上海大地产商马立斯以外滩17号地块为资本入股报社,占有全部股份的47%,担任董事长。由于《字林西报》办得相当成功,1921年―1924年,将原有3层砖木结构房屋拆除,翻建成9层花岗石外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厦字林大楼,当时曾是上海最高建筑。建成后,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其中最著名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 03.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使大家抱了一切美好的希望。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 04.
    就在这个时期,上海引进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这种工具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现在为两个市政机构提供了巨大的收入。我们要谈的是人力车。这项引进归功于一个法国人。这个人叫梅纳尔,与1873年春天从日本来到上海。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 05.
    希腊独立战争19世纪初,希腊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土耳其军事封建制度的束缚,建立自己的国家。1821年3月希腊本土爆发起义,并迅速发展到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屿、卢麦里以及马其顿等地。9月起义军控制伯罗奔尼撒半岛。1822年1月1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宣布希腊独立,成立希腊执行委员会。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 06.
    1937年8月13日-11月10日的淞沪会战中,日军将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并以海军陆战队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苏州河以北地区成为日军控制的势力范围。人称“上海日租界”。北区和东区的日占区遭到中国多个军团的猛烈进攻,70%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公共租界的主体部分中区、西区及西部越界筑路区域分别由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军队防守,继续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达四年之久。位于区内的中国机构照常运行。这些地区又挤进了40万中国难民。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 07.
    1843年11月,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上海成为向外商开放的通商口岸。12月,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划定了外滩英国租界的南北界限。1844年,已经有英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租借了一批土地。1845年,中英会订《上海土地章程》。1846年,英租界的西界也被确定(今河南路)。 1848年11月27日,英租界的西界推进到今西藏路。同年,上海地方官允许美国圣公会传教士的要求,在虹口开辟美国租界。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 08.
    吴淞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苏州河;至于黄浦江,它差不多是从松江(以前叫华亭)流出,直接入海;在现在制造局前面,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浜把黄浦江和吴淞江(即苏州河)相接通,这条河浜由吴淞江延伸,形成今天所说的黄浦江,在他的左岸伸展着法租界外滩和公共租界外滩
    —— 梅朋《上海法租界史》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