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味道・第一宗罪》
共收录76条的句子
作者:梁文道
简介: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 01.
    生命成了一趟购物之旅,而世界则是一个超级市场。我们不只消费杂货,甚至还消费爱情,因为我们用来计算理想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计算一把牙刷优劣的办法是一样的。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2.
    他的品味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3.
    死前该吃的东西都会面对一个终极的挑战,或者说一种彻底的虚无。那便是反正要死,见没见过北极光,吃没吃过鲸鱼肉,这又能有多大分别呢?房子是你带不走的,体验亦然,它一样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4.
    把日本看作古典中国的活化石,当然是种很大的误解,完全无视文化的殊象与发展,以为日本自唐宋以后就一成不变地呆立至今。此外,这种误解还产生了一个很危险的后果,那就是为日本日后的侵略找到了理据。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5.
    在这种日子里,单身是没有人类地位的怪物。加入一个人独自在家不错的餐厅用饭,他一定是当晚最引人注目的客人。“他人的眼光是自我的地域”,这句存在主义的格言在情人节夜里的餐厅,得到现实的例证。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6.
    醉酒是不懂饮食艺术的表现,因为餐桌上的艺术“是很文明的,一切讲究节制,为的是更完美的人际沟通。喝酒可以放松神经使人健谈,促进桌上的气氛,但绝对不能让人变成野兽”。所以一个人要是自己吃自己喝,除了只是满足很动物的食欲之外,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7.
    一种菜好不好吃,和它在哪里做无关,也不必然受它的材料来处影响,更与做它的人什么国籍什么身份搭不上干系。食物和人一样,不断移民、变化、落地生根;其实所有的食物都是客家菜,所有人都是客家人。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8.
    我对“连日本人都去,这家日本餐厅一定很正宗”这种说法,总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因为我们看得到日本人,但看不到他们的心情是不是很无奈。偏偏“寻找他乡的正宗故事”成了全球食客的一致目。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09.
    想要把恶名昭彰的“饕餮之徒”变成令人艳羡的“美食家”;因为天生下来胃口奇大而来者不拒,并不算是艺术,只有经过教养的有节制有选择地品尝才叫做艺术。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0.
    其实北京食风的现状就是整个中国民情的结晶;一个词:浮躁。从国营百年老店的爱干不干招牌虚挂,到市场经济的突然爆发,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的。赚钱,大家都喜欢,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要是爱钱远远多过爱食物,迟早就不能再靠食物赚钱了。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1.
    我们今天只要有钱,就可以放任想象随便拍一部关于地球末日世界毁灭的电影;但是我们却很难想象资本主义的消失,很难想象除了现在这种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之外,究竟还有什么其他选项。于是华尔街、金融城与中环成了一种比地球还要长寿还要像命运一般不可阻挡不可抗拒的存在。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2.
    吃西餐的地方陈设再不济,到底灯光够暗,一黑遮三丑,昏黄烛台之下不只对面的人会美了几分,连墙角剥离的壁纸或脱落的油漆也隐没无迹了。哪像传统酒家这样,一室亮堂堂,所有不堪入目的东西都无所遁形。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3.
    这个早已彻底工业化全球化的年代,想要“慢”一点“自然”一点,是得付出些代价的,几乎大部分标榜有机限量传统手工制造的食材都要比集团工业产品昂贵,供应这些产品的食店自然也比较小众而高档。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4.
    就和孙中山一样,对一代又一代的“海归”而言,中国似乎只剩下吃是可以自豪的。舶来品尽量从港口登陆,洋人的火车也不妨多用,政治、文化与经济更要向西潮学习,唯独中菜是中国人最后的尊严堡垒。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5.
    中国人的宗教观念很世俗,所以中国人的宗教场所也很江湖。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6.
    茶室里最幽暗的角落,纵使客人根本无暇他顾,主人也必须拭抹得一尘不染;可是仲夏之际,一株百合花无意滴落在地板上的水珠,却应任其留存,因为“它暗示着水一般的纯净与清爽”。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7.
    零食有两种,一种是晒晒太阳的时候,消遣永日。得用手细致地东剥西弄,不怕费一点工夫才尝那一口短暂的滋味。这种零食必须有格调有味道,例如菱角,例如现烤乌鱼子,因为它可能是一整个下午唯一不让人发呆的提神丹。 另一种零嘴正好相反,要甘于当配角,口味单调,同时又能引人上瘾,无意识地一口接着一口地吞。例如看球时吃的锡纸包装薯片,或者电影院必备的爆米花,它们实在是很平凡的东西,没有变化只有重复,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是注定要停不了地一直吃下去,直到整包淀粉消耗殆尽,犹如我们不得不过但又乏味庸碌的人生。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和偶尔一场的好电影,就是这可怜生命的小小高潮了。在这样的高潮时刻,平凡的零食恰好对比出高潮的难能可贵,同时又提醒了我们那个乏味生活的存在。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8.
    他就断言大革命是个下半身颠覆了上半身的革命,物欲层面的感官享受代替了更高层次的细致感情,穷无止境的胃口则取缔了更上层楼的灵性追求。可是,那又是个《百科全书》之后的时代,文人相信理性非但能够为世间万物定下准则的位置,甚至能在这各种事物之中找出它自身依循的原理和准则。所以德?拉?黑尼叶一方面温和地讥讽大家好吃爱喝的潮流,鄙之为下;另一方面却又试图调解矛盾,想要为口腹之欲这种至为本能至为动物的欲望定出它的“理性”和标准。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19.
    坚持正宗根本违背了饮食文化的本性,饮食之道,就如人生的一切生活文化,总是在适应环境,总是在改变。 现代人都觉得自己过得不是真实日子,而是没有意义的一连串伪装,所以我们对其他地方的日常生活感到好奇,觉得他人的生命才是最“本真”最有意义的。因此我们比古人更爱旅行,想亲眼见证亲身体验异乡人的真实生活。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0.
    决定品位搞下的不是品位本身,而是用过这些品味的群体的能耐,它们要开展一场品味战争,竞夺品位的主导权。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1.
    食物是文化的一环,文化流动不居,大胆越界;只有国家,现代的民族国家,才会死死画地为牢。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2.
    我们被教导成如此害怕“沉闷”如此抗拒千篇一律的动物,只是为了更好更新的选择,也就是更多的消费机会。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3.
    品味与文化只所以说得上是种资本,在于它们就和赚钱经商一样,也是一种必须花时间花指挥去经营培养的事。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4.
    体验是一次过的,却也是一辈子的;所谓难忘经验,它真能不灭,且随日月叠加陌上一层层虚构的油彩,因而更显璀璨。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5.
    这便是移民文化的不变定律。从家乡漂洋过海抵达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气候、风土和周遭的声音与气味都不一样了,往往是老家的食物可以延续记忆,使生活稍显安定,使自我身份仍然在时空裂变中维持一统。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6.
    然而,当他跟上时代的浪潮,甚至引领潮流,要为美食正名,要替美食定锚之后,他便发现连自己都被定住了。因应市场需要,因应读者期待,他的写作不再自由。他的写作既参与了这个时代的创造,也被困在了这个时代里面。他最后的出路就是出走,离开他手创的事业,离开他心爱的巴黎。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7.
    也就是说,那些开了几百年的日本老餐馆虽说是在同一“家”人手中,但他们那个“家”根本不是我们中国人这种以血缘联结的家庭,中间说不定有个原来是徒弟后来改了姓氏的养子,也说不定有个招引入赘的外人,一切全凭专业上的缘分而定。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再钦羡日本那种能够坚持传统代代相承的“精神”了,因为重点根本不在什么“精神”,而在于整个产业继承办法的差异。按照我们这种血缘至上,家当只能留给儿子的办法,老店最多只有百年,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规律。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8.
    我看电视饮食节目,教人做饭也好,介绍餐馆也好,注意力多在个别的菜式身上,很少有人强调一道菜与另一道菜之间的关系。好比音乐制作,写一首好歌只是基本合格,能把几首歌的顺序安排得引人入胜才叫做上乘。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29.
    中国文化是最“工业化”的一种文化,一切花样变化都不出几项基本元素的组合。看似繁杂的汉字,全可化约在“仓颉”输入法的几种笔画之内;青铜器上迂回的花纹也不外数种根本要件的拼凑。但这么简单的元素却能化生天下万物,有创意的厨师自能在里头精细微妙地制造差异;犹如兵马俑虽然成千上万,个个大小相当,但走近一看才发觉原来每个兵俑的表情都不一样。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 30.
    在每一个移民和每一个留学生的意识深处,都有几种小吃单纯浑厚的味道缠绕。于是他们一回故乡,首先想到的就是放下行李之后,要立刻奔向回忆中的小摊,直到东西进了口,才真真正正生出一股到家的踏实感受。在整个华人世界里面,香港、成都、槟城、澳门与台北,是小吃文化的五大都。尤其台北,穷过,于是晓得世道之艰难,一粥一饭得之不易,故再平常再粗野的材料也要用心做出丰富的变化,小吃本色在焉――你见过用海参做的小吃吗?富过,于是开始知衣食,不再专注于基本的温饱,口味变得细致了敏感了,虽小道亦有细节上的繁复讲究,不同店家的风格甚至流派也就渐渐成形。
    —— 梁文道《味道・第一宗罪》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1970年12月26日生于香港。由于12月26日这一天在西方传统里被认为是“礼物节”,好打开于圣诞节所收到的礼物,所以梁文道自认是上帝送给人间的礼物4个月大,他就去了台湾做其小留学生,直至中学生三年级因破坏学校建筑,并有黑社会少年接班人的嫌疑而被赶出校门为止。他身份多重,包括电视主持、文化评论人、知识分子、教书人及广播人等。其在凤凰卫视所做节目《开卷八分钟》、《文道非常道》等广受欢迎。 梁文道曾说,他最喜欢热爱的城市就是香港。而梁文道在香港出生后不久,因家庭当时经济情况因素,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到台湾爷爷奶奶家照顾,中学时在台湾接受教育,15岁时才回到香港父母家,情况却又倒转过来,令他开始认识到两岸社会政治的冲突所在。游走于两岸三地之间,因此梁文道的文章多分析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社会动态。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