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别尔嘉耶夫的名言
别尔嘉耶夫的名言
共收录17条的句子
简介:别尔嘉耶夫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罗斯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方世界。一生共发表有43部著作、500多篇文章。1874年3月6日生于基辅。他的家庭属于俄国的开明贵族阶层,受到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这使他从小就既有贵族的孤傲,又全身心地追求自由。 1894年,别尔嘉耶夫考入基辅的圣弗拉基米尔大学自然学系,一年之后,转入法律学系。1898年,他因参加学运而遭到逮捕,并被学校开除。在等待审讯期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和第一本书,1901年,他被判流放沃洛格达3年。 1904年,别尔嘉耶夫来到俄罗斯的文化中心彼得堡,参加《新路》杂志的编辑工作。不久以后,他和布尔加科夫等人又一起创办了《生活问题》杂志。他在彼得堡接触到了聚集在那里的当时俄国的几乎所有的文化精英,与他们共同探讨和争论俄罗斯的出路问题,追寻生活的意义。 1911年,别尔嘉耶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宗教哲学著作《自由的哲学》。 十月革命以后,别尔嘉耶夫创建了“自由精神文化学院”,在各种研讨班上讲授自己的理论,并一度担任过莫斯科大学历史和哲学系的教授。1921年,他因涉嫌“策略中心”案而被捕,经审讯后,被释放。次年夏天,他再度被捕,并被驱逐出境,理由是别尔嘉耶夫“已经不可能转向共产主义信仰”。 别尔嘉耶夫被苏维埃政权驱逐出俄国之后,先在德国柏林居住,之后长期定居于法国郊区的Clamart,直至去世。在侨居国外期间,别尔嘉耶夫写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著作,为他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跻身于当时欧洲的最重要的哲学家的行列,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预言家之一”。 1947年,别尔嘉耶夫击败同为提名候选人的卡尔・巴特和马里坦,被剑桥大学授予荣誉神学博士学位,这也是别尔嘉耶夫一生中所获得的唯一一个学位。 1948年3月23日,别尔嘉耶夫在自己的书桌前溘然而逝,走完了他整整七十四年的曲折坎坷的人生,与世长辞。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以其对“自由”的执着而著称于世,其哲学更被命名为自由主义哲学。 别尔嘉耶夫宣称:在厌倦了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平庸、枯燥、无奇、丑陋和虚伪之后,所能做的,便是创造性地、积极地改变这一世界,建立新的世界。而哲学便是他所选择的解放自己的武器,别尔嘉耶夫试图用他的哲学来阐述一种“新人的新生存”。 别尔嘉耶夫的哲学便是对于人在世界中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命运的反省,是一种对于世界上的“恶”的解释和克服。 别尔嘉耶夫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便是:人类何以会陷入如此的悲惨的、不自由的境地,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自由的丧失?在他的哲学思想的成熟期,别尔嘉耶夫只用一个词汇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客体化”。在别尔嘉耶夫看来,客体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导致了人的自由的丧失,使人陷于了完全异己的世界。 别尔嘉耶夫指责以往的认识论将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导致了主体与客体都不再是“生存”意义上的存在。即如他在其著作《我与客体世界:孤独与交往的哲学》中指出:“一切层次的客体化认识都脱离了存在主义意义上的主体,也即脱离了人”。“客体化世界是人神皆无的世界”,客体化既抹煞了“人”的存在,更抹杀了人之中的高尚的神的因素。在客体化世界中,人成了依附于客体化世界之上的一种失去了内在生存的存在,人成了受异化、被决定、无个性的生物,人身上的不可重复的精神因素和个性因素受到了贬低。也正因为如此,人自从被抛入了这一世界之后,便不断地体会到异己感和失落感,人与人的疏远、淡漠、隔绝由此而生。
  • 01.
    比起西方人,特别是已经定型的拉丁文化中的人来说,自然性、原始的力量,在俄罗斯人身上更为强大。
    —— 别尔嘉耶夫
  • 02.
    人在世之所以会有意义,就是因为有死亡这件事,假如人间没有死,人生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 别尔嘉耶夫
  • 03.
    良知是关于上帝的回忆。
    —— 别尔嘉耶夫
  • 04.
    人是两个世界的交叉点。
    —— 别尔嘉耶夫
  • 05.
    精致是堕落的标志!
    —— 别尔嘉耶夫
  • 06.
    人可以从上和从下认识自己。从上认识自己,即从人自身的光亮、人自身的神性源头去认识;从下认识自己,即从人自身的幽冥、人自身潜意识中自发的魔性源头去认识。那么,人何以能认识自己呢?这是因为人是一种具有两重性的矛盾生存。具体说,人悬于“两极”:既神又兽,既高贵又卑劣,既自由又受奴役,既向上超升又堕落沉沦,既弘扬至爱和牺牲,又彰显万般的残忍和无尽的自我中心主义。
    ——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 07.
    人能够并且应该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不能牺牲自己的个性。
    —— 别尔嘉耶夫
  • 08.
    世间最幽邃的谜也许是人。究其原因,并非在于人是社会或动物的生存,也并非在于人是社会或自然的一个部分,而在于人是个体人格。个体人格铸成了人这一个谜。在世间,人的个体人格、人的独特性和人的命运无与伦比。
    ——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 09.
    我在生活最“幸福”的时刻,感到的是极度的忧郁。我总是害怕幸福、快乐的时刻。我总在这些时刻特别敏感地回忆起痛苦的生活。我几乎总是在宏大的节日期间感到忧郁,这或许是因为期待着日常性的奇迹般改变,但它并没有出现。
    —— 别尔嘉耶夫
  • 10.
    在神奇的月光下漫步于漂亮的花园的时候,在阳光灿烂的白昼展望麦穗满布的田野的时候,在与心仪已久的美丽女性相遇的时候,我常常体验到一种灼烫般的忧郁。这些幸福的场景总激起与生活里所充满的黑暗、丑陋与腐朽相抗拒的情感。
    —— 别尔嘉耶夫
  • 11.
    只有在自我的深度中,人才能找到时间的深度。
    —— 别尔嘉耶夫
  • 12.
    需要在忧郁、恐惧和寂寞之间作出区分。 忧郁指向最高世界,它伴随的是这个世界的虚无、空虚、易朽的感觉。 忧郁指向先验的东西,同时它又意味着与先验的东西的不相融性,是我和先验的东西之间的无底深渊。 与这个世界相比,忧郁更具先验性,更是越出此岸世界囿限的超越。但它面对先验的东西述及的是孤独。这是我此岸的生活与超验生活之间趋达白热化的冲突。 恐惧与寂寞指向的是最低世界。 恐惧述及的是出自最低世界而威胁着我的危险性。 寂寞述及的是这个最低世界的空虚与下流。 再没什么比寂寞之空虚更绝望和更可怖的了。
    —— 别尔嘉耶夫
  • 13.
    在人的“我”之中,凡被外在所决定的都已成为过去了的,都是非个体性的。个体人格是将来的形成,是创造之举。客体化是在被决定的世界中人的非个体性和抛出性。个体人格生存的前提是自由。自由的奥秘亦是个体人格的奥秘。这种自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其前提均理性化了。 人的价值是人自身的个体人格。唯个体人格才具有人的价值。具体说,人的价值即从奴役中获释,从上帝与人的传统关系中获释,从对宗教生活的传统理解中获释。上帝是个体人格脱出于自然的、社会的、凯撒王国的客体世界的统治而走向自由的护卫者。这一事实发生在精神世界,不发生在客体世界。客体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作为真正的生存核心。
    ——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 14.
    天才任何时候都不融进社会,而是超越社会。天才的创造之举,指引他步入另一个世界。社会只要是社会,就蛰伏着奴役人的基因,人就应该攻克它。不仅天才,而且一切人,都高于社会和国家。可以肯定地说,人的利益在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整体的秩序不应为着整体自身而存在,应为着个体人格而存在,因为整体自身不是最高价值,个体人格才是最高价值。
    ——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 15.
    人之所以沦为周遭世界的奴隶,是由于人首先沦为自我的奴隶,即人崇尚自我中心主义。换言之,人奴役奴隶式地屈从于外在的客体化世界,是因为人自我中心式地躬行自我确定。谁做自己的奴隶,谁就失去自我。
    ——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 16.
    由自然、社会、历史以及文明的需求所累加于人的重荷,已置人于绝境,已成为人的一桩难题。唯一可指望的是,在独特的个体人格中生出抵抗,进行创造的转化。时下,阶层的或行会的各种群体常不乏鲜明的个体性,但却不具有鲜明的个体人格。人若羁绊于这样的社会网络,人的个体人格何以能实现自身?无疑,人的个体人格必须攻克社会群体的决定化。个体人格不是实体,是行动,是创造之举。一切行动都是创造的行动,非创造的行动则显示被动性。个体人格是主动性和抗争,它消解世界的累累重荷,以自由攻克奴役。
    ——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 17.
    最高价值是人和个体人格,不是共同性,不是集体的真实性。最高价值不能像社会、民族、国家、文明、教会那样隶属于客体世界。这是人格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