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张志扬
张志扬
共收录13条的句子
简介:张志扬,即墨哲兰,1940年生于武汉,1980年进入学界,1994年南迁海南大学,任职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其人为学之属乃既坚守学术个性又不断推进问题者。主要研究方向以“清理西方形而上学马厩”为始: (1)重审西方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得出“语言两不性”,即语言既不能证实本体也不能证伪本体,使本体论和虚无主义的所谓“两级摇摆”成为虚假对立;(2)追踪西方哲学史开端裂隙的“阴影之谷”,由此发掘其演变的“临界思想”资源,着重描述其“偶在”特性并提出非对立同一的悖论式“偶在论”;(3)先是为了消极地作为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机制,(4)后才意识到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既能审视还原自居“普世价值”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地中海区域以“功能性善”为其属性的“民族文化种性”表现,其向世界推进的“科学进化论”外表是“启蒙主义”实质是“殖民主义”的帝国梦想,又能审视复兴东方民族文化种性之驾驭技术理性或“神性”、或“德性”以救治西方技术化到非人属的物义论倾向。
  • 01.
    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医之心》
    —— 张志扬
  • 02.
    男女需要爱情,爱情需要理解。有许多事业,比较容易找到爱情的伴侣。例如,作者在塔希提碰到的勒内・ 布吕诺船长和他的妻子,虽然他也怀着梦想,哪怕这梦想像上帝的伊甸园,也不过是人间的种植园,但这梦想本身恰恰是需要男女来共同实现的,于是,布吕诺和他妻子自然就像亚当和夏娃那样的相亲相爱了。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03.
    历史, 本来就有一些永恒的话题重复而不老, 因为有人生。―有的人,生来就那样熟悉地陌生着,像语言、语调,从古说到今。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04.
    真正惊人的美,会有一颗期求极高的心灵。它向生活要的东西太多,这是它天赋的权利。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及其历史,就不会是一个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的不断追求、不断创造的人的历史。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05.
    不要以为,生存的两难,或亦生亦死的悖论,完全是观念偏狭造成的。世界的可能性那么多,人为什么一定要固守两种不相容的东西于相容之中呢,换一个角度,跳一个层次,不就解难了吗? 谈何容易!人虽然生活在多种可能性的世界上,但这常常是一个抽象,他实际面临的恰恰是有限的可能性,不仅外部条件是有限的,而且经验既与的观念也是有限的。“狭路相逢”,进退两难,到那时,所谓多种可能性的转换、解脱,只对旁观的第三者有效。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06.
    然而有的事业,特别是那些需要坚强的个性才能独步生命堂奥的哲学和艺术,光凭外在的意志和毅力不够了,还要心智的专注敏锐和精神的穿透力,才能越过炼狱的狭口取回天帝的火种。这是天才的事业,因而他多半难于找到可以堪称爱情的伴侣。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07.
    可是,我们的主角―“性书狂人”萨德,显然不属于实证领域,即不能在人群中寻找正例或反例以资证明便可了事。换句话说,把这个问题放到人群中凭经验问答,等于无。 那么,它应属于思想的事情了。这有点怪,没有比“性”更肉身化的事情,竟然属于思想的范畴并需寻求思想的规定。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08.
    当然,一个环境,无论是人的外部自然,还是人的内部自然,即观念、意识、心理乃至生理等,要逐渐培养成宽容而多有转圜余地的自由空间,才有可能避免生存的两难处境。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远没有达到这种宽容的程度。两难、悖论,其实是一个警号,一个象征―内外环境的促狭已不适于生存了,必须拼死作出新天地的开拓。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09.
    经验使我相信,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时域,你是不能强求的,只有它的时域到了,一个偶然的亮光,自会把它带到澄明。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10.
    这些我曾拥有的同如许众多暗影的交往,突然撒落了。只剩下文字在黑暗中萧瑟地飘摇。歌声还在,唤我在死去时的眷恋中醒来,树叶不动了,原来你已沉睡在我心灵深处,为了承诺“背负现在,偿还未来”。 苦难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 如果写出的文字没有永久地欠负 那它还不能不配已经表达的 或许 文字,只是一种葬礼吧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11.
    生命还在生命时就已死去,像落叶,一片一片地。 沉睡在我心灵深处的,是你吗?我知道你走得最早走得最远了,小白花沿路枯萎,点缀在黑夜如许众多的暗影上,使黑夜更加黑得朦胧破碎: 有一种东西,死去了, 却要现在背负着,将来偿还着, 我是穿过“不”的丛林走来的, 常以飘落为生命的起始。 你是世界的光, 我却在黑暗里走。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12.
    爱情,不是纯生理的动物式性欲,也不是因异性的某种外部特征而引起爱慕的性爱,它虽然包含着前两者,但更要求着人格的完整和向精神性的事业升华的超越能力。换句话说,爱情不仅要求在对方感受性爱的欢娱,而且要求在对方实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最持久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莫过于爱人的自由创造的对象化本质取得了超越自身的社会形态,它引起社会的尊重,并在这种社会的尊重中直观我的爱情本身,爱情获得了尊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情总是对一个时代的超越而具有永久青春的魅力。你可以追求它,但不能完满地得到它,因为爱情对自身也是超越,当你以为得到她时,她或许没有事业的果实而枯萎了,她或许有了事业的果实而不再是爱情的花朵。这或许是爱情的悲剧性的形而上学本质吧。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 13.
    性,是否使人堕落了? 或,是否使人获救了? 我知道这问题没意义,因为每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反例都很容易成立。 尽管如此,这个问题又决非毫无意义,似乎它的无所问总有所问。一般总把“性”放在“男女关系”中理解(汉语日常语言中的“男女关系”十分准确地直指“性关系”),而“男女关系”是人的“自然关系”,人的“自然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然尺度,“自然关系”的“自然”是怎样的,或“不自然即变态”是怎样的,便成为人类学、社会学、病理学的首要问题。于是“性问题”随着“性关系”一下落入实证科学领域,成为人类社会行为的统计对象、规范对象或教化、治疗对象:除了数字化,就是肯定、否定、矫正、治疗,等等。
    ——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