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西方的智慧》
共收录13条的句子
作者:罗素
简介:这是一本以通俗、浅近的现代语体写成的西方文明史、诚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所揭示的,是在自希腊城邦政体以迄于今的政治、历史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整个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旁及科学、宗教、经济乃至社会习俗,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此书完成后,罗素又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文中插入数百幅精美的插图,其中有许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因而,读者売全可以将其视力为西方文明的一幅全景图。 写作《西方的智慧》时,罗素已年逾八旬,可以说,这是一个智慧老人一生研读西方文明的结晶,因而,有人恰当地将此书视为学习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西方的智慧》是继《西方哲学史》后罗素的又一部哲学著作。本书是作者写完《西方哲学史》后,仍感诸多哲学问题意味未尽,于是又写了这部《西方的智慧》。就两书比较而言《西方哲学史》可谓巨著鸿篇,专业性较强,《西方的智慧》是一部哲学随笔,哲理通俗。相对而言,与其满心虔诚地读一本专业书,倒不如换一种轻松的心情读一读随笔。 罗素说,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介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而《西方的智慧》正是一部能够把人引向真正的思考,而阅读起来又倍感轻松的智慧书。

  • 01.
    过分的自信很容易使人产生毁灭性的傲慢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2.
    康德说过,他不担心被证明有错误,却担心被误解。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3.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当一切似乎频临灭亡之际,总会有一些具有远见与魅力的人站出来正本清源。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4.
    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共同目的。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5.
    人既要有肉体又要有思想,两者都必须受到训练。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6.
    对哲学而言,重要的不是给出的答案,而是提出的问题。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7.
    当心灵回到起点时,它已经在过程中有了新的觉悟。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8.
    卡尔马丘说:“一部大书就是一大灾难。”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09.
    本书试图写成一部从泰勒斯(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到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故事概述,并对这些事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做出提示。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10.
    独立的、非大众化的思想在多数时代都是危险的。当它与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偏见相抵触时,就可能给“异教徒”们带来一种实实在在的危险。
    —— 罗素《西方的智慧》
  • 11.
    我们总是喜欢赞赏我们的人,但未必喜欢我们所赞赏的人。
    —— 拉罗斯福哥《西方的智慧》
  • 12.
    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真有的话?世界的存在是否有一个目的?……(p002)
    —— 罗素《西方的智慧》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思想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 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1921年罗素曾于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 他出生于1872年,当时大英帝国正值巅峰,逝于1970年,此时英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帝国已经没落。 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Viscount Amberley)是一名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在双亲去世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未来的第二代罗素伯爵)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美国人爱丽丝・皮尔索尔・史密斯(Alys Pearsall Smith),很快便爱上了这位姑娘,两人在1894年结婚。这段婚姻在1911年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罗素的不专情:他和包括奥特林・莫瑞尔(Ottoline Morrell)夫人在内的多人都曾有过亲密的接触。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与美国人文哲学家杜威同时间在中国讲学(在长沙时期,青年毛泽东曾经担任记录员)。回到欧洲后著有《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而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1921年,罗素与前妻离婚后与豆拉・勃拉克(Dora Black)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孩子。这期间罗素已经因为参与反战活动而被剑桥大学开除,他通过出版各种有关物理、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谋生。1927年夫妇俩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实验学校“皮肯・希尔学校”(Beacon Hill School)。 当徐志摩远赴英伦想拜罗素为师的时候,罗素已经离开剑桥大学。 1931年罗素的哥哥去世,罗素继承爵位,成为第三代罗素伯爵。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罗素和豆拉・勃拉克也很快因他与一个美国记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终。1936年罗素再与一名牛津大学学生派屈西亚・斯彭斯(Patricia Spence)结婚,他们最初是在1930年认识的。两人也生有1个儿子康拉德(Conrad)。1939年罗素搬到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并很快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但是当这个消息一曝光,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其中, 法院和地方报纸评击罗素著作(我的信仰1925))他在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2年罗素再度离婚,和一名美国的英语教授结婚。19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并曾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他的爵位由其与多拉的儿子约翰・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四代罗素勋爵。第四代罗素勋爵于1987年去世,爵位由罗素的小儿子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五代罗素勋爵,这位第五代罗素勋爵是位受尊敬的历史学家以及英国上议院成员。第五代罗素勋爵于2004年10月去世,爵位由1968年出生的他的儿子,也就是罗素的孙子,尼古拉斯・罗素继承,为第六代罗素勋爵。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